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 理事長的話
各位親愛的會員、同好先進:大家好!
感謝各位在過去一年中,與學會並肩同行,共同見證「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的重要成長與蛻變。學會自2006年成立以來,學會一直致力推動台灣的社區精神醫學向前發展,讓精神醫療真正走入社區、走進生活,促進精神健康的社區化。而今年,這個理想已在現實中更前進了好幾步。
首先,學會在去年(2023)正式建立了「社區精神專科醫師甄審制度」,將「社區精神次專科」更加制度化。透過甄審與培訓制度,我們讓社區精神次專科醫師的專業角色更加明確,讓臨床、公共衛生與社會照護能夠形成一條具備標準與倫理的專業路徑,代表我們對「全人、全家、全程、全社區」精神醫療價值的實踐。
其次,今年我們也迎來了另一項重大成果——學會的學術期刊《精神健康與社區精神醫學期刊(JMHCP)》正式創刊。這本學術期刊的誕生,不僅是知識傳遞的平台,更是學術交流、臨床實務與政策對話的橋樑。它讓更多台灣在地的經驗被記錄、被看見,也讓我們與國際社區精神醫學的發展接軌,發出屬於台灣社區精神醫學界的聲音。
在組織發展方面,我們的會員數量顯著成長百餘人,顯示學會理念已獲廣泛共鳴。我們開設了Facebook粉絲專頁與會員Line群組,讓會員間的交流更即時、資訊更流通。這不只是訊息傳遞的工具,更是情感與專業的連結網絡,讓社區精神醫學的能量能夠持續擴散到全台每一個角落。
學術與教育活動方面,今年我們開始每季舉辦了的繼續教育課程與學術研討會,涵蓋社區治療、司法精神醫學、長照與失智照護、危機處遇與跨領域合作等議題。每一場活動都凝聚了第一線專業人員的經驗與智慧,也回應了政策與臨床現場的迫切需求。同時,2024至2025年學會也積極舉辦多場衛教宣導與記者會,例如推動長效針劑使用、PAC計畫擴展、精神健康知能提升等,讓社會大眾能夠正確認識精神疾病,減少污名,促進支持。
在政策倡議上,學會持續扮演著專業社區精神醫學與政策制度之間的橋樑。今年我們參與了多場由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與醫策會召開的政策討論,針對《精神健康法》的實施細節、倡議社區照護費用合理化、推動思覺失調症照護品質認證制度、以及和台灣精神醫學會攜建議住院的慢性精神病症PAC計畫擴充等議題提出建言。這些努力的核心,都是希望讓精神醫療資源更公平分配,讓第一線工作者能有支持,讓病人與家庭能獲得連續、尊嚴的照顧。
這一連串的成長與突破,離不開各位會員的參與與奉獻。正因為有大家的臨床實踐、研究貢獻與社區努力,學會才能成為台灣精神醫學界的重要力量。我特別感謝各位理監事、委員會成員與秘書處同仁,在過去一年投入的時間與心力,讓學會能在專業化與制度化的道路上穩健前行。
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
-
精神專科分級制度與社區精神醫療認證制度的深化;
-
強化與醫策會、衛福部、地方衛生局的合作;
-
發展年輕世代精神科醫師的培育計畫;
-
並持續以「學術為根、社區為本、公共為志」為願景,讓台灣的精神醫
療更加開放、整合與溫暖。
各位同道,學會的成長正進入嶄新階段。社區精神醫學的未來,需要我們一位同行者的智慧與熱情。我誠摯邀請大家,繼續攜手,在研究、教育、臨床與政策的每一個層面上,實踐我們共同的理想——讓精神醫療成為社區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讓每一個人都能在關懷中復原、在社區中重生。
最後,也在此特別感謝所有理監事的支持、秘書長、副秘書長們及3位兼任秘書在2025年為學會無私的付出與辛勞,我們才有上述活動及會員大會得以順利進行。
謝謝大家。
——
台灣社會與社區精神醫學會 理事長
歐陽文貞 敬上 2025.11.7
